科室导航

健康讲堂

您的位置: 首页 就医版健康讲堂科普文章详细

【健康科普】关于猴痘,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3-07-06 14:53 本文来源: 文化宣传科权限

画面中的内容或许会令人触目惊心,而这是由当下真实存在的一种传染病-猴痘造成的,在非洲地区导致1-10%的病死率,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2022年5月,欧洲多国发现该病病例。

2022年8月,传播至美国49个州,造成7510例确诊感染病例。

2023年2月,全球已有110个国家(地区)报告了85000多该病病例,包含93例死亡病例。

2023年6月,我国北京市、广州市各发现两例该病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出健康提醒,此病人群普遍易感,且尚无特效药。

什么是猴痘?

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引起的人和脊椎动物(如猴等)都可罹患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因最初在猴体内分离出来得名,与天花相似,但症状较轻。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1.潜伏期通常6~13天,也可5~21天;

2.发热、寒战、头痛、背痛肌痛等;

3.典型症状: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

4.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1.主要宿主: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多种猴类和猿类)由于与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偶可感染;

2.主要传染源: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

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皮损或粘膜接触感染动物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或其它体液;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皮损或粘膜接触被病毒污染物品;密切接触感染者(包括性传播);

2.飞沫传播:与感染者长时间近距离接触;3.母婴垂直传播:由胎盘从母亲传播给胎儿或者在分娩时传播。

易感人群:

1.人群普遍易感;

2.存在输入风险,难以发生聚集性疫情,但仍需提高警惕。

感染后如何治疗?

1.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治疗。

对症支持疗法:卧床休息,补充营养与水分;避免抓挠;必要时镇痛。

并发症治疗: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角膜病变—滴眼液+维A;脑炎—镇静降颅压保护气道。

心理支持疗法:疏导;心理专科医生介入;必要时辅以药物。

中医治疗: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

2.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多数2~4周康复,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痂脱落可出院。

如何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1.入境人员:关注高风险地区及国家信息; 疫区归国人员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居史。

2.动物:可疑入境动物的检疫,留观;限制高风险地区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进口贸易。

3.受感染病人:疑似病例单间隔离,确诊病例需隔离至结痂完全脱落;密切接触者,需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21d,有二次痘苗接种者,可按一般接触者处理。

二、 切断传播途径

1.避免接触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及其接触过的物品;

2.食用肉类必须煮熟;

3.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管理;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病人,或接触病人体液或皮肤污染的物品,做好个人防护。

三、 保护易感人群

1.目前尚无针对猴痘病毒的疫苗;

2.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暴露后2周内,尤其是最初4天接种者,约85%可产生免疫力。但对T细胞功能障碍的免疫缺陷人群禁止使用天花疫苗;

3.做好重点人群监测,如男男同性恋者、幼儿、免疫力低下人群。

日常防护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开窗通风,保持手卫生,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要戴好口罩,肉类必须熟透后食用;

2.远离不明动物;避免直接接触情况不明的野生动物,特别是生病或死亡的动物,尤其是猴及啮齿类动物;

3.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无防护接触已感染猴痘患者的体液、被褥和衣物等。如已确诊猴痘感染,要立即隔离,防止传播给他人。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

1.出现下列症状:发热、寒战、剧烈头痛、背痛肌痛、眼部不适、身体不适虚弱、表浅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皮疹等;

2.近21天内有以下一项或多项情形:

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或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确诊了该怎么办?

1.保持冷静;2.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隔离;3.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院寻求帮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健康科普】关于猴痘,这些知识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