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导航

健康讲堂

您的位置: 首页 就医版健康讲堂科普文章详细

【健康科普】非药物治疗失眠的首选——认知行为疗法

发布时间:2024-03-19 10:22 本文来源: 文化宣传科

2024年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睡眠是人类重要的生理需求,既是解除疲劳的需要,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机体通过睡眠,可以保存能量、增加代谢产物排出、增强免疫、促进发育和记忆巩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压力逐步增加,睡眠障碍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睡眠障碍的分类

常见的睡眠障碍,可分为三类:

1.睡不着:失眠,不安腿综合征;

2.睡不好: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异态睡眠;

3.睡不醒:发作性睡病。

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有哪些危害?

1.从短期效应来看,睡眠不足会导致次日精神萎靡、疲乏无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工作与学习。

2.从长远来看,失眠会对个人健康产生更多的影响。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可能加剧其他疾病或引发原有疾病发作,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也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焦虑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患病风险。

哪些人群容易失眠?

1.焦虑体质,追求完美倾向,心理敏感度高,对很小的刺激有非常强烈的反应。

2.部分人群从小就是晚上精神特别好,喜欢在夜间工作。研究发现,这部分人群可能与特定的基因型态有关。这部分人群生理时钟容易往后延迟,倘若生活再不够规律,就很容易形成晚上睡不着、早上爬不起来的睡眠型态。

3.部分人群的睡眠系统可能比较脆弱,从小就不易深睡。这类人群的睡眠也比较容易在生活不规律或外在干扰因素增加时,进入失眠的循环。

典型病例

王女士,57岁,退休2年来出现失眠。入睡困难,在床上翻来覆去,往往需要2-3小时才能入睡。白天醒来头昏脑涨,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没有精神。最近半年,失眠明显加重,经常感觉自己一夜没有睡着。在朋友的推荐下服用“安眠药”,从1片一直吃到4片,仍对睡眠不满意,越来越焦虑。

王女士觉得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就来到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就诊,医师针对王女士的实际情况,制定认知行为治疗方案,逐步实施。帮助建立正确的睡眠认知,减轻对失眠的恐惧;建立良好的睡眠生物钟;进行适度有氧运动;进行“八段锦”锻和正念呼吸训练;辅助以调整情绪药物。经过2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王女士已经可以在不服用安眠药情况下睡5-6小时,情绪、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被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推荐为失眠治疗的一线方案,该疗法短期效果和药物治疗相当,而远期效果好于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从你的“想法”和“行为”双管齐下,来改变睡眠模式的治疗方法。常见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有以下内容:

1.睡眠卫生教育:通过教授睡眠卫生知识、减少或排除干扰睡眠的各种情况,以改善影响睡眠质量的行为与环境。睡眠卫生教育需要同其他干预方式同时进行。

2.放松疗法: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等,缓解由紧张、焦虑等诱因带来的不良效应,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减少夜间觉醒。

3.刺激控制:指导患者避免在床及卧室内进行除睡眠和性行为以外的事情,以确立正确的睡眠反射联系,建立稳定的睡眠觉醒规律。

4.睡眠限制:睡眠限制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增加入睡驱动能力以提高睡眠效率。

5.认知治疗:通过认知重构等技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及对睡眠的不良信念和态度。

医师提醒:当你出现睡眠困扰时,请及时就医。医师会根据年龄、病程长短、药物使用情况、既往史和过敏史等因素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只要积极的接受正规治疗,失眠是完全可以改善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健康科普】非药物治疗失眠的首选——认知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