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寒气未退湿气至 雨水养生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4-02-19 10:07
本文来源: 文化宣传科
分享到: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节气的到来,既代表降水逐渐增多,也代表降水形式由冰雪向雨水转变。如何在雨水时节做好养生调摄,要注意以下几点。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俗称“倒春寒”。此时仍需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捂”的程度以自身感觉温暖、不出汗为宜。同时要根据气温循序增减衣物,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多变的气候条件。
二、起居调摄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季万物复苏,自然界生机旺盛,此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人体要顺应大自然的气机,做到夜卧早起,增加活动的时间,多到户外运动,起到健运脾胃的作用。但要注意,老年人晨练不宜太早,同时运动要舒缓,以机体耐受为度。
三、饮食宜忌
中医认为春季属肝,肝主升发,肝气旺盛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注重疏肝健脾。既要顺应肝木升发之气,疏肝养肝,又要注意顾护脾胃。同时,雨水节气后降雨增多,寒湿之邪较重,易困遏脾胃,因此,要内养脾胃,外清寒湿,使肝脾调和,升降相因,润燥相济。饮食上应少吃影响肝气疏泄的酸味食物,增加有补脾安胃之效的甘味食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大枣、桂圆、莲子、山药、黄豆、藕、甘蔗等。还应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比如香椿、菠菜、茼蒿、荠菜、荸荠、佛手瓜、春笋、藕等,另外还应少吃生冷黏杂食物或辛辣温热之品,以免损伤脾胃。
四、调畅情志
随着春季肝气渐旺,人体情绪易波动,甚至烦躁易怒。情志不畅,会造成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行。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戒暴怒,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