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天气回暖 外出游玩警惕蜱虫叮咬
发布时间:2024-04-11 10:02
本文来源: 文化宣传科
分享到:
清明节后,天气回暖,蜱虫及其相关疾病开始进入活跃期。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温馨提示,外出踏青时一定要防范蜱虫叮咬。
被蜱虫叮咬后可传播哪些疾病
4月—10月份是蜱虫活跃的季节,蜱虫主要携带有布尼亚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原体。人体被虰咬后感染可能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立克次体感染、出血热、莱姆病等多种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和出血症状,就诊不及时可能致命。
发现被蜱虫叮咬时不可硬拽
近日,医院门诊接诊多例蜱虫叮咬患者。周先生(化名)到郊外踏青,回家后感觉右小腿外侧发痒,只见皮肤上有只小黑虫,还在微微动弹,周先生试着用镊子拔却拔不下来,遂到医院就诊。叮咬周先生的就是蜱虫,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拽,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人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拽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在户外被蜱虫叮咬,如暂无就医条件,可以用棉球蘸上白酒或浓度为75%的酒精,放在虫体上进行麻醉,等蜱虫“醉倒”后再取下。对于已经被蜱虫叮咬形成的伤口,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在随后的2周密切注意身体状况,如出现高热、乏力等症状,要及时来医院就诊。
外出防护小知识
1.进树林草丛要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或花露水。
2.不要长时间坐卧草地。
3.野外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虫子叮入或爬上。如果发现蜱虫,可用酒精刺激其脱离,尽量避免弹打,以免刺激虫体,触发更多毒素释放。
4.去野外后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如发热、消化道症状、皮疹,焦痂等疑似症状等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野外活动史。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