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春夏交替之际,警惕手足口病!
春夏季来临,气温大幅回升,
手足口病发病进入高发季节,
学校和托幼机构等
人员密集的场所风险较高。
温馨提示:广大宝爸宝妈们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手足口病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
既往以EV-A71和CVA16为主,目前CVA6已成为继CVA16、EV-A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病原。感染CVA6与感染传统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不同,部分患者皮损累及范围较大。
2.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多以发热,口腔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危及生命。
3.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患儿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4.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平常可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3)少聚集,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
(4)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