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高温、高湿的三伏天,老年人要谨防热射病
高温、高湿的三伏天是中暑及热射病的高发时段,老年人往往存在体温散热慢且基础病多,若防护不当容易发生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指的是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中暑和热射病的区别?
“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
轻度中暑的症状是恶心、头昏、乏力等。重度中暑也要分为三个阶段:热痉挛,因为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的丢失,出现身体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更严重的演变成热衰竭,高温持续不下,脏器功能障碍;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内脏的温度超过42℃,出现了细胞功能障碍。
如何预防热射病?
一、减少外出 高温天气里尽量避免外出,尤其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10时至14时外出活动,特别是老、弱、病、幼人群,外出后尽量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二、做好防晒 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可以穿浅色或素色的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戴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
三、补充水分 在高温天气里,需要增加液体摄入量,补充水分,水温不宜过高,少量多次饮用,同时避免大量饮用含糖量高的冰冻饮料。对于某些限制摄入量的患者,饮水量要遵循医嘱。
四、注意补充盐分 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盐分和矿物质的流失,高温天气出汗多,可饮用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
五、注意饮食 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可以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六、空调降温 在高温时段可适当开空调调节室温,最好控制在26℃左右。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否则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减弱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和抵抗力。
七、及时救治 年老体弱、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
八、随身携带防暑用品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中暑后如何救治?
一、搬:立即协助患者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或空调房间内,建议室温调至16-20摄氏度,去除衣物躺下,下肢抬高15-30厘米。
二、量:快速测量体温,通常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或持续测量体温,直到体温降到38摄氏度。
三、擦:使用冷水湿毛巾或冰袋等为患者擦拭降温或冷敷。可以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可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凉水浸泡病人身体等。
四、呼救:及时拨打120请求帮助送至医院救治。
五、补:清醒患者没有恶心呕吐可以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因热射病抽搐患者不要给病人喂水,如果发生呕吐,协助其侧躺并保证呼吸道通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