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导航

医护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医护管理医疗管理特色技术详细

【特色技术】神经外科一病区:个性化精准治疗颅内动脉瘤

本文来源: 医务部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而形成的瘤样异常突起,患病率约为3%-7%,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颅内动脉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选择开展弹簧圈栓塞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双微导管技术、Y型支架技术、血流导向装置技术等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

IMG_256

技 术 简 介

    弹簧圈栓塞术

    作为最基础的介入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微导管将铂金弹簧圈精准输送至动脉瘤腔内,形成致密填塞。这一技术适用于瘤颈相对狭窄(瘤颈宽度<4mm或瘤颈/瘤体比<0.7)的囊状动脉瘤,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无需长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优势。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

    该技术通过永久性植入支架跨越瘤颈,既为弹簧圈提供支撑结构,又促进瘤颈处内皮修复。支架辅助技术极大拓展了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使许多以往被认为"不可栓塞"的复杂动脉瘤获得治疗机会。支架辅助可使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提高15-20%,并将复发率降低至10%以下。

    双微导管技术

    该技术通过使用两根微导管交替填入弹簧圈,可在瘤腔内形成更稳定的三维结构,适用于大型或形态不规则动脉瘤。该技术对操作协调性要求较高,神经外科一病区可独立熟练完成。

    Y型、T型支架技术

    对于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如大脑中动脉分叉或基底动脉尖),Y型支架技术或T型支架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神经外科一病区已常规开展该项技术。

    血流导向装置技术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机制不再是直接填塞瘤腔,而是通过高密度网孔结构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减少进入动脉瘤的血流冲击,最终促进瘤内血栓形成和内皮化。与传统方式相比,密网支架适用于大型、巨大型或梭形动脉瘤,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造成的巨大创伤。密网支架技术对精确释放操作要求极高,神经外科一病区现已常规开展。

科 室 简 介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潍坊市医疗卫生重点学(专)科。

    神经外科一病区开放床位47张,现有医护人员32人,其中医生11人,护士2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博士1人、硕士7人,潍坊名医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

    科室在脑血管病、颅脑外伤、颅脑和椎管内肿瘤、三叉神经痛等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潍坊西部地区率先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球囊扩张成型和支架植入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脑出血微创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烟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显微镜下各类颅脑肿瘤开颅切除术,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等,手术成功率在山东地区均名列前茅。近年来又陆续开展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取栓术、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闭塞再通术、显微镜下颈腰椎间盘切除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等新技术新项目,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借助于医院先进的复合手术室,开展了颅内巨大肿瘤介入+开颅手术切除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狭窄或闭塞脑血管介入再通治疗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

    门诊位置:东院区门诊二楼10诊区38诊室

    门诊电话:0536-3567928

    科室位置:东院区住院二部3楼西区

    科室电话:0536-3563069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特色技术】神经外科一病区:个性化精准治疗颅内动脉瘤